失智老人 只剩下昨日的記憶
中國時報 【江家華/台北報導】

 ▲沈可尚分享拍片心得,以及照顧4位家人同時住院的辛苦時光。(陳振堂攝)
▲沈可尚分享拍片心得,以及照顧4位家人同時住院的辛苦時光。(陳振堂攝)

台灣新銳導演沈可尚、何蔚庭、姜秀瓊、陳芯宜,從不同角度探討失智老人問題的四段劇情短片,集結成電影《昨日的記憶》。三月二日上檔,七家戲院聯映,在周末票房破百萬。這部小成本而題材又不討喜的電影,出乎意料得到不少觀眾共鳴。

沈可尚以自己照顧失智老人的經驗,拍攝出來短片《通電》,描繪失智老人身邊的女性照料者心境,這位照料者見到老人的種種窘境,說出:「如果有一天,我變成這樣,你不要客氣。」這句台詞讓不少人淚流滿面。

《昨日的記憶》是同樣探討失智老人的紀錄片《被遺忘的時光》監製李亞梅,與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合作的第二個計畫。基金會甄選短片,希望藉由短片讓失智問題被更多人認識探討,希望大眾了解失智長輩經歷的路程,以及他們需要什麼樣的照料。

沈可尚的《通電》描述失智的「跳電」婆婆和照顧婆婆心力交瘁的「斷電」媽媽李烈,生活在同一個屋簷下。夾在中間的女兒郭采潔,試圖「通電」替三人生活找尋新出口。

沈可尚拍攝過不少紀錄片,而就在他短片《茱麗葉》進入剪接的階段,他面臨了自己的小孩、姐姐、父母親輪流住院的景況,度過半年每天都要哄長輩、照顧小孩、跑醫院的生活。

他形容自己當時「將情緒分裝成好幾個硬碟」,一肩扛起照料的責任,但某天自己卻突然發生「斷電」狀況。「有一天我坐在車上,開始冒冷汗,腦袋一片空白,我不知道自己接下來的行程,也忘了自己是誰,猶如腦子運作過量的創傷症候群。直到抽了好幾根菸,我才想起來自己剛剪片,現在要去醫院。」

沈可尚表示,照護失智老人的家屬,心理普遍處在要倒不倒的臨界點。《通電》這部片不僅是他切身經驗,也意外地融合了劇組的經驗大成,這更可以反映失智問題是貼近大眾的議題。包括演員郭采潔、李烈、攝影師及美術都曾歷過這樣的生活,甚至是屋子借給劇組拍攝的屋主,也曾長時間照顧失智老人。屋主自願幫忙劇組繪製牆上的表格道具,上頭有病人吃藥的時間、每日行程表。

另外,導演姜秀瓊的《迷路》拍攝長期照料失智爺爺的張震與舊愛重逢,兩人的對話有趣,爺爺腦中只有過往的片段,而分手的愛侶對過去的記憶不再,究竟誰才真正記憶散失。陳芯宜的《阿霞的掛鐘》則將城市拆遷計畫,連結了失智老人喪失記憶的過程。何蔚庭的《我愛恰恰》描寫負責照料失智先生丁強的馬之秦,如何每天以「重返初戀」的方式,面對失去記憶的另一半。


新聞出自:http://news.chinatimes.com/reading/110513/112012030600001.html 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正向思考 每天重溫初戀滋味
中國時報 江家華/台北報導

馬來西亞籍的導演何蔚庭《我愛恰恰》,從阿茲海默症患者視角出發,描寫丁強飾演失去記憶的失智老人陳尚厚,在公園散步巧遇馬之秦飾演的初戀情人張玉芳,兩人回味過去在明星咖啡廳喝咖啡、一起學跳恰恰的初戀時光。

其實,這位巧遇的初戀情人正是與他一路相守照料的妻子。但因喪失記憶,丈夫每天遇到妻子都彷彿與初戀情人重逢一般美好。

何蔚庭以正向詼諧的角度去揣測失智的歷程,想像「這是個讓時光倒流至過往最美好年代」的歷程。

畢業於美國紐約大學電影製作系的何蔚庭,拍攝廣告及電影、紀錄片。他曾拍攝過短片《呼吸》,他的第一部劇情長片《台北星期天》打破了外勞悲情的刻板印象,透過幽默詼諧的基調,呈現菲律賓人是怎樣看待台北生活。

何蔚庭以生活細節的詮釋,來呈現失智老人每天面對的世界是什麼模樣。像是陳尚厚每天早起,面對一個全空的房間,到了晚上和妻子同眠於布滿裝飾品且溫暖的房間。每天擠好的牙膏與準備好的早餐,都是張玉芳貼心為丈夫布局好的世界,讓陳尚厚過得無憂無慮。片中只有夫妻、菲傭三人角色,反映現代高齡化社會中老夫老妻獨居狀況。

「這是一個開始,而不是答案。」何蔚庭表示,四位導演投入拍攝,只是拋磚引玉,希望社會大眾可以開始關注這樣失智老人的議題,以更正面的去態度面對。


新聞出自:http://showbiz.chinatimes.com/2009Cti/Channel/Showbiz/showbiz-news-cnt/0,5020,110511+112012030600002,00.html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昨日的記憶
    全站熱搜

    榖得電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